今天要为大家讲的是一部记录电影,并不是为它宣传,而是想让大家带着平和的心态去记住这段历史。
而为什么,这要归结于小编日常刷朋友圈时看到朋友的推荐。
开始没怎么注意,后来另一个朋友也为这部电影发了一条朋友圈。
出于好奇,小编特地了解了一下这部记录电影。
影片记录了二十二名曾经被迫成为“慰安妇”的老人现在的生活。
至于上映日期,也是有其含义的,因为8月14日被定为国际“慰安妇”纪念日。
这是一部纪录电影,很平淡也很平静,不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这些老人们是多么沉痛,也不是为了大张旗鼓地呼吁人们加入仇日的队伍,而是一种纪录,一种纪念,在它和她们真正仅成为历史之前,更早地去保护和留存。
影片放映之前,有导演的一小段话:希望大家给“慰安妇”这个词加上引号,因为是她们是被迫成为“慰安妇”的性奴隶受害者。
2012年,郭柯导演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因此《三十二》就成为了这个纪录短片的名字。
2014年,幸存的老人只有22位在世了,为了更多的留住这段历史,导演郭柯再度出发,开始了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制作。
在整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他没有用剧情电影导演的本能去积累矛盾冲突,引发激烈情感,而是将镜头放长,客观、人性、平实的捕捉老人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拍摄手法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抨击,在采访中导演郭柯坦言:“走不出这段历史的是我们,而不是老人。跟老人去相处一段时间,当问题问出看到老人们的眼睛的一瞬间,我想你的选择会和我一样,你不会多问了,你只是一个晚辈,你不是什么导演。当我把他们当作我的亲人看待,我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将所有镜头拉长,给观众一个机会深情的看看她们,去体会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她的心情。”
丨请多一些善意
这些老人有的提起那段往事突然哽咽不语,有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影片更多拍摄的是老奶奶们的生活,平静的,或好或坏的,平实的生活。
帮助她们的人也说,除去出于申诉的需要,不会问她们更多的事。
可能是周围人的眼光,也可能是自身伤疤的重揭,所以在有幸能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想说的不是抗战,也不是沉痛,毕竟我们都知道它,都感受到它,所以是历史,也仅仅是历史。
历史不是为了让人缅怀而产生,但人们多热衷去缅怀,就像回溯生命的起源,我们对已发生的事抱有去了解的热情。
所以纪录电影就只是呈现,你在看,不是有人希望你去看到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眼光,不一样的看法。
我们之所以去看,就是希望了解,希望铭记,在更深入的感知之后,或许会有观念的转变,有更温柔的体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善意。
而不是为了重新激起她们或者我们的沉痛。
丨沉痛并沉重
“她心底的伤很深,可仍对周围的人很好”,影片中一位日本留学生这样说道。
也从不期于去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人们有怎样的反馈,只是如果你愿意,不妨走进影院,多看一些事,多感受一些情绪。
“这世界这么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条命来看”——韦绍兰奶奶
影片中,记录者拿着一幅日本军官的照片给一位老人看,老人看后只说了一句:“原来日本人老了也没有胡子了啊”。
会沉痛吗?沉痛是一定的,并且沉重。
但并不是为了让你感到沉重,尤其当你看到她们就静静靠在床头、椅上,窗外是大雨倾盆,又或是燥热和虫鸣,她们就倚着,扇着扇子,吃着饭,喂喂猫,看看电视。
这时候,活着,没有什么别的,就是看到她们这样存活于这世上,就很触动。
镜头下,清晰的声音和画面,很美,很安静。
其中一个老奶奶的养女说,老人总怕自己活太久成了拖累。
丨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到现在,仅有九人。
“慰安妇”的受害者很多,不仅仅是中国人,但还在世的已越来越少。志愿者也很多,来自世界各地,但总不够多。
那时志愿者们仍能陪她们聊聊天,带些东西去看望她们,老人就在不知某个时候静静睡了过去,再来时只看到还全新的透明包装袋里的被子。
然而还有更多更多的志愿者们,更多更多的人们,还未能走近她们,就眼睁睁看着一段又一段的往事,被埋在了历史里。
正如影片以一场葬礼开始,以葬礼结束。白帽子,白衣裳,白雪皑皑,黄皮肤上弯曲的皱褶,是龟裂的黄土地。
然后岁月变迁,冬去春来,残雪化尽,陌上又生寸草。荒凉,孤寂,亦或是温柔的安宁,时光和苦难都埋在了土里。
生命不息,历史也不该这样被无声埋葬。
有很多人在为这段历史而奔走申诉,十几年仍未有回音。太多太多的事,就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发生着,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虽微小却也不是没有。
虽无权,可仍有一些幻想,而非呼吁。能不能,就一点点,再善良一点。
这些历史,这些受害者,不是耻辱。
我们需要的是了解,不是回避,更不是唾弃。
丨痛虽刻骨,但生要豁达
这是一段真实存在过却让受害人不愿想起也难以言说的历史。
看似心情平和的老人,或许早已痛得麻木。由于老人们的年龄实在太大,她们的讲述大都零散且没有很强的逻辑,即便这样,依然能感受到那些往事的沉重和带给她们的痛楚。
其实如果影片纪录的只是一群普通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或许都已经足够让我一直哽咽,何况她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然而片中并没有刻意去呈现过往的残酷的过程和细节,即便有也只是寥寥数语。
影片更多的是在纪录这些老人现今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上还在关注这些老人的一批人在做些什么。
痛虽刻骨,但生要豁达,这是老人们传递出来的精神。
她们压抑在心中不愿倾吐的苦闷终将随着她们饱经摧残的肉身一起散去,但这一切需要有人纪录,有人记得。
这样一部电影的存在很有意义,不是为了传承仇恨,而是为了铭记——饶恕绝不等同于忘记。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吝惜自己的眼泪,因为害怕压抑而拒绝它。
何况它并不苦大仇深,只是在云淡风轻中讲述着浓墨重彩。
而就在截稿前,“9”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8”。她们正在我们无法预料的情况下离世。
也许很快“8”就会变成“零”。
她们有些隐姓埋名,有些含恨而终,还有一些选择忘却过去......
但无论如何这段历史它都在那里,这一切永远抹不去。
别让历史就此沉没。